在品牌自創的過程中,服飾製作的概念是必不可少的。當設計者擁有了設計作品或理想款式時,沒有結合製作概念是無法完成一件衣服的,因為理論與實務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落差。一般服飾製作過程包含了布料檢測、打版、剪裁、車縫、品檢、整燙和包裝。了解這些過程是為了防止在自創品牌時過於空想而不切實際。因此,設計者到成衣工廠現場見習是絕對必要的,這樣才能確保實際操作與理想相結合。現在讓我們來介紹一下服飾的製作過程:
第一步:布料檢測
通常在製作服飾之前,對布料材質進行品質檢測是為了防止布料存在瑕疵,避免在製成衣服之後才發現問題。另外,對於自創品牌者或設計者來說,了解布料檢測過程後,可以將布料因素納入考慮範圍。布料檢測項目包括:
色牢度:這是指布料本身的顏色牢度,一般分為五級,專業的要求是四級以上,品質較好。這個標準適用於製作單色衣物或整件服飾時。另外還有染色牢度TOP5級,這個標準適用於服飾有雙色或多色剪接的情況。透過這標準可以避免一件衣服上兩個顏色相互污染或移色的情況。為了防止衣物在洗滌時褪色或移色,可以在穿著前使用1/4的白醋和3/4的清水將衣物浸泡15~20分鐘,然後進行洗滌。
縮水率:這是檢測布料縱向和橫向回縮比率的指標,也是設計和剪裁的參考依據。不同材質的布料具有不同的縮水率,如果無法根據各種布料材質的回縮比率正確製作衣物,那麼衣物的正確性和消費者的舒適感就會受到影響,這可能導致消費者對商品品質的不滿。
成份:檢測成份的目的是作為製作成分的標準依據,同時提供給設計和製造者了解款式變化的參考。
第二步:打版
打版是製作服飾的前置作業,通常是將兩片以上的布片縫合在一起。打版的目的是在打版紙上繪製每個布片的預期形狀,以確認尺寸和服飾線條。這是在製作衣物之前確定各部位尺寸的重要準備工作。此外,打版還包括考慮布料的預留量,因為不同的布料材質需要考慮放版或縮版,以確保商品符合需求。這些幕後工作的正確應用非常重要,以避免因打版不良而造成衣物缺陷。由於現在服飾店允許消費者試穿,因此版型的精確度變得更加重要。
第三步:剪裁
剪裁是將大量布料放在裁版上,再鋪上紙板,根據紙板上的形狀將布料剪裁成特定的形狀、數量和顏色。剪裁師的職責除了上述動作外,還包括評估布料品質和外觀,以及控制布料的使用量。這兩個職責有很多爭議點,建議自創品牌者要多加留意。通常在進行布料剪裁之前,訂單的下訂者可以要求代工者先進行一至兩件衣物的製作,供下訂者最終確認。最終確認包括尺寸、款式、布料、配件等的確認,以及試穿的動作。在一切確認無誤後才進行剪裁。
第四步:車縫
服飾的縫製種類可以分為平車、拷克、三本、喇叭和盲縫等種類:
平車:平車是服飾縫製中最原始的機器車種。它的功能是將兩塊布料連接在一起,缺點是車縫線會清晰可見,優點是能夠突出衣物的線條。
拷克:拷克是在服飾加工中最常用且速度最快的一種車種。它的功能是將兩塊不同角度的布料連
接在一起,以防止布邊鬆脫。
三本:三本的名稱來自於一次車縫有三條車縫線。它的功能是增強衣物防止撕裂的能力。目前市場上通常只使用兩條線,將中間的針抽掉,稱為兩本車。
喇叭:喇叭的名稱來自於車縫機台上的喇叭型導板。布料根據導板的形狀進行車縫,通常用於滾邊滾條的小面積車縫。
盲縫:盲縫車通常用於西裝褲腳或裙子裙擺的反褶面車縫,主要目的是讓消費者看不出車縫的痕跡,因此稱為盲縫。
在製作現場,通常會根據不同的車縫種類進行分類和縫製。本國的車縫技術在全球具有領先地
位,如果有意自創品牌,建議深入學習不同的車縫機台技術。
第五步:品檢
服飾的品檢是在剪裁和車縫完成後進行的。品檢的項目包括檢查車縫的整齊性、外觀的完整度、修整線頭和線尾的情況,以及商品的分類等。品檢的嚴格程度通常可以反映出品牌的好壞。
第六步:整燙
品檢完成後,進行的下一個工作是整燙。由於服飾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布料不平整或形體不整的問題,需要使用整燙工具對衣物進行處理,以使其呈現原有的款式,並提升商品的賣相。
第七步:包裝
當服飾製作完成後,進入包裝程序。包裝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衣物受到污染。此外,還需要根據客戶的要求整理和分類服飾的尺寸、顏色、款式和訂單號碼,以便供應商能夠快速將服飾配送到各個銷售點。